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验文化 » 美文鉴赏
【纪实文学】为了高原的生态安全(第三篇)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题记

第三篇:心系使命确保水安

地下水监测取样完成后,样品通过低温箱保存,三天内送到了实验室。实验室分别进入收样录入、分派样品、流转和地下水有机、无机检测车间等环节,最终出具实验测试数据、形成检测报告。



全力以赴,打好“碧水保卫战”

2019年5月,实验室凭借雄厚专业技术优势和良好的信誉,成功中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云、贵两省)项目的检测任务。地下水检测任务下达后,室主任、研究员郑松立即组织由室副主任周万峰为项目实施负责人,局管专家朱志雄及总工况云所、质量负责人龙纪群、总工办主任杨刚以及检测中心主任王永鑫和水质各检测体系班组负责人等进行检测方法及工作方案的确定;明确人员分工,力求各环节无缝衔接,同时安排进行新增仪器设备的配置以及贮样库的改造。

郑松要求,将此项目作为一次重要的“碧水保卫战”来运筹谋划,力求全力以赴、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检测任务。实验室党委书记李硕要求通过测试报告准确数据的发出,为有关部门掌握监测区域内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水质变化和污染状况等一系所列涉及民生和经济发展必需的关键数据,基本满足两省地下水监测站点和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对地下水动态的区域性监控及实时监测的需要、为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和地下水演化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为贵州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检测技术与测试数据支撑。

18:夜间忙碌的地下水检测车间

2019年6月开始,实验室通过接收贵州、云南两省监测院采集的441个地下水监测站点、882组的地下水有机和无机水质监测样的测试和综合分析、出具检测报告等工作,每组样品监测、测试项目包括有36项常规指标和61项非常规指标。



无缝衔接,做好地下水检测

笔者随技术人员进入地下水检测现场,详细了解了工作流程:

在样品交接环节,负责收样的张晓丽工程师介绍:为确保自水样采取到检测报告发出全环节必需在7天内完成,实验室安排专人24小时待命与采样单位的送样人对接,确保随时接样。同时保证样品在收样环节不形成滞留,及时通知、流转至分派样品人员手中。收样人员随即对样品进行符合性检查:样品包装、标志及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损坏污染;对照采样记录单检查样品名称、采样地点、样品数量、形态等是否一致,核对保存剂添加情况。当样品有异常或对样品是否适合监测存有疑问时,样品接收人员还需要及时向采送样人员询问并记录有关说明、给出处理意见。样品检查确认无误后,即行对样品进行实验室编码、录入系统并贴上实验室的的标识标签,由送样人员签字。双方即完成样品交接。收样人员在第一时间内通知管理人员分配任务,及时进入样品检验流程。

19:整齐待检的地下水水样保温箱

     在样品保存方面,实验室设置有专用的样品贮存间,分区域放置本次地下水样品测试样及副(留)样,以避免样品混淆。样品贮存间置有冷藏柜和空调,用来贮存对温度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样品并保证整体存放环境。设有防水、防电和保密措施,以保证样品的安全。专人负责保持环境的清洁、通风、无腐蚀,并对贮存条件加以维护和监控。

  进入任务分配过程,负责分样的李守权高级工程师,接到收样人员录入的样品信息后,及时落实检测样、平行样等检测指标的派单,及时具体地将任务划分好并分发至有机、无机等各检测工序车间负责人手中,确保及时派样,并确定车间收样的任务落实,保证不停滞在收样环节。全程无缝对接,确保及时检测。质控室接到收样通知后立即接入质控样品,并按照分析方案生成检测任务单,分析室依据任务单进行任务分配。样品到达某一流程位置,任务单也同时到达。

20:提取样品进入检测车间

进入检测阶段,这是重中之重。分析室依据检测任务单检测项目的不同,将检测任务分配给水质无机检测小组、有机挥发性和有机半挥发性检测小组;各检测小组负责人依据检测项目的保存期限,对检测时限要求在24小时内的项目,实行双份不同人员的同时检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并向质控室提交报告;内部质控审核不合格的项目,在样品有效期内立即复测。根据送样单位送样时间、单次送样数量和项目整体的进度要求,及时调整各组的检测人员,必要时增加检测设备。

21:检测环节的技术操作

经与有机样、无机样班组长邓昭祥、李靖两位工程师了解:项目开始时,一天按照10件样品的规模进行检测,工作前期人员仍按照正常的工作日及作息时间有条不紊地推进;随着送样的节奏加快,大批量的样品源源不断地进入车间,每天工作量便超过了20件。加之地下水任务检测时值夏季,实时保持样品保存条件难度较大,为确保样品的真实品质,工作作息时间立即改用了周六、周日加班和每天早九晚九,实行早来早走的两班倒。

22:保持低温状态的检测车间

为了保障工作的有序进行,整个有机组又分为气相、液相、挥发质谱和半挥发质谱四个小组,力求达到了分工细化、责任明确、效率提高,保证了样品待测指标在第二天全部提取完成。

为确保送样时所加的试剂样品必须在低温环境下得以检测的规定,车间内的空调温度尽量调至最低状态,大部分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地患上了感冒及腹泻等疾病。

在加班加点和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状态下工作,全班组的8名女同志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生理期的紊乱;检测人员张安丰的两个孩子患病发高烧到40多度,羸弱的妻子几乎累倒,他虽满怀愧疚,但仍坚持在检测岗位上。他们还不断优化改进工作流程,如在样品净化过程中,将净化设备直接放置在检测工作台上,缩短了样品中途搬运流转的路径,既节约了检测时间而又不违反操作规程。

质量审核,是一道关口。各检测小组组长负责对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监督;检测完毕形成检测报告,提交质控室进行二次质量审核,对检测质量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或超出限值要求的结果进行复核;二审合格的报告需提交技术负责人对报告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并签发。

负责报告审核的高级工程师贾立宇这样讲:一份严谨合格、高质量的检测报告的发出,是需要从收样、检测到审核,直至报告的形成全过程的辛勤努力、反复比对而得到的。审核时一旦出现检测数据的异常,便需从前道工序逐步地追查,有的甚至存在不止一次地进入复检过程。尤其是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地下水检测,更是来不得半点疏忽。准确检测,诚信天下。

最后及时将每批次合格的报告提交给送样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项目结束后,对样品检测质量进行总结并形成质量总结报告。



精益求精,工作再上新台阶

地下水检测质量,牵涉贵州高原生态安全。实验室精心组织,精益求精,制定统一工作指导意见,先后召开了六次工作协调会、三次工作统筹会。工作中不断加强质量督查,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2019年度地下水的检测任务。实践再一次证明,贵州地矿实验室是绿水青山监测的“千里眼”、“放大镜”,贵州地矿实验人是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者和维护者。

采访临别,笔者专访了承担地下水监测与检测任务的两个单位主要负责人。

当问起吕刚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他说: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又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视野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要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科学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和互生关系,蕴含着重要的生态哲学思想,我们环境院有责任当好排头兵。

郑松直言快语:作为全省资质优良、质量体系健康运行的实验室,承担了全国地下水监测项目中的云贵两个省的检测任务,确实感到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但一切为了老百姓饮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是一种使命所在,更是我们的责任担当。下一步我们在承担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中,力争科技创新领先,技术练兵跟进、装备优质扩充,向着高新优的实验测试能力再上新台阶。

随着科学技术进入新时代,贵州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到地下水监测的同时,还将进一步覆盖全省地质灾害、地热水、矿山、土壤等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支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助力打造生态美、百姓富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为了贵州高原17.6万平方公里的生态安全,贵州地质环境监(检)测人,一直砥砺行进在千山万壑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