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验文化 » 美文鉴赏
【总工笔谈】历经风雨见彩虹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地质实验,是地质工作的眼睛。

     新中国首任地质部部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20 世纪 50 年代就说过,在地质工作中“地质、勘探、实验三足鼎立,三分天下有其一。”

     贵州地矿中心实验室风雨兼程 67 年,立足于地质实验测试分析应用研究,致力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服务于“富民兴黔”伟业,为实现贵州地质找矿突破、地质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做出了重要业绩;为相关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为规范和治理贵州省桶(瓶)装饮用水产品、黄金珠宝制品和矿产品市场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大生态”战略的深入实施,实验室在全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等重大项目上一显身手。我们面临众多技术难题,特别是针对硼、汞等元素实验室还没有一套简便、快速、高质量的检测方法。按原常规检测手段,我们每日检测量仅为300 ~ 400 件的规模,根本无法完成这两个大项目的样品检测任务。“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代倒逼我们闯新路。

    如何闯新路?从科技创新开始。我们对电弧发射光谱法硼元素检测的手段匮乏而落后,以致测试结果报出常常滞后。怎么办?大浪淘沙,总有弄潮儿勇立潮头。这时,一位青年女性主动站了出来,她提出与几位技术骨干成立研究攻关小组,致力于创新改进测试方法。好一个何娴,嫩弱的肩膀却敢担此重担?好,我们相信你,就像你相信你自己一样。从此,她们小组没有了休息日,没有了下班时间,每天工作 12 小时以上。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逐个摸清摸透、逐个设法解决。使得整个分析流程变得通畅顺利。就这样,她们成功把控了硼元素的测试结果质量和测试效率,总结出碘、硼、锗、砷、氟五个元素合并为一套方法体系,将以前倒数第一的测试项目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一名。随之,又对汞元素项目检测,将单翻泡瓶改为多翻泡瓶联用操作,工作效率提高又是翻番,每日测试数量由原来的400 件迅速提升为 1000 件,有效解决了汞检测工作滞后问题。

     历经科研创新的风雨,终于迎来了第一道彩虹。一大批像何娴一样的年轻人,通过大项目的磨砺,在平凡岗位上实现了人生出彩。

     难忘耕地调查期间,我们每天都要完成 1000多个土样的检测,而检测出来的实验结果有上万个,甚至几万个数据。我们组织实验室专家团队,把检测结果投到屏幕上,对每个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关联性一一进行审核。白天晚上连轴转,面对满屏既刺眼又枯燥的数据,不停地翻滚着、对比着,看得满眼冒金星,累得头昏脑涨。怎么办?洗把冷水脸吧,抹点风油精吧,硬着头皮还得继续看下去,分析、争论、审核,通过与否。专家团队成员个个熬成了“兔儿眼”。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打回重做,直至每个数据都过关,专家团队才会签发检测成果报告。审核完成当天的数据,经常是已到凌晨三四点钟,有时甚至天已蒙蒙亮。有的专家干脆就在办公室熬通宵,困了就地眯一会。第二天的工作又接着干。

     在质量管理上,我是崇尚完美主义者的。我们强调并实行“三不”原则:“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不接受缺陷”,这已成我们实验室一贯秉承的技术质量追求。凡是对每一份检测成果报告的签发,我感觉笔触都是沉甸甸的。责任重于泰山啦。

     在质量审核上,我们坚持严把三道关口。各检测小组组长负责对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监督,检测完毕形成检测报告;质控室对报告进行质量审核,对检测质量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或超出限值要求的结果进行复核;通过二审合格的报告需提交技术负责人对报告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并签发。因此,一份严谨合格、高质量的检测报告的发出,需要从收样、检测到审核,直至报告的形成全过程的辛勤努力、反复比对才能得到。审核时一旦出现检测数据的异常,我们便需从前道工序逐步地追查,有的甚至存在不止一次地进入复检过程。

     我们深知并践行:只有准确检测,才能诚信天下。2022 年以来,实验室按照一类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求严格管理后,对实验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严格要求。我们参与了省科学技术厅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大协同创新项目《贵州锂资源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该项目涵盖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化探、岩石矿物等类型样品约 5 万件近50 个参数的检测任务,且之前没有完全相对应的国家或行业检测标准,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在短时间内建立了适用于上述样品的测试方法,快速获得分析测试结果,实属难得。测试技术人员和质控人员都是每周只休一天,忘我地工作,大家顾不上身体顾不上家庭,一心只为了在贵州更快更好地找到锂矿。

     说起锂矿项目中的硫酸盐检测,实验室领导再三强调要优先快,让等在矿山的地质队第一时间拿到检测数据。由于检测背景复杂,一批样品必须换手工检测方法—烧灼重量法,这个方法费时费力,特别考验检测人员的耐力和定力。检测工作如火如荼地铺展开来,大家热火朝天地取样测样。技术骨干汪慧选择咬咬牙觉得自己就能扛下来。这天下午天擦黑了,在电炉板上灼烧样品的汪慧突然感到一阵晕眩,扶着通风橱蹲了下来,同在车间里的同事察觉不对,立刻上前,只见汪慧一脸痛苦地捂着肚子,大颗大颗的汗水从她额头渗了出来,靖姐一看立马问:“这究竟是怎么了?”汪慧缓了一缓才说:“我没有告诉大家我

怀孕了,可能今天站久了有点累,歇歇就好了。”大家皆是吃了一惊,赶忙把她扶起来坐在凳子上。大家都说,“这么大的事你都不说一声,真把自己当铁娘子啊!”汪慧说:“我以为我撑得住嘛。现在样品测到一半,又是急件,我不能走啊。”李靖拍了拍汪慧肩膀说:“我把手边的质检工作停一停,我来测,你快去医院!”医院的检查结果很快出来,要求卧床保胎三个星期。测试人员迅速调整,工作紧张而有序进行。这样的团队,值得信赖,值得点赞。

    2023 年,我们参与的一个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大协同创新项目《贵州锂资源高效分离提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没有完全相对应的国家或行业检测标准遵循,但这难不倒地矿实验人。我们组织专家团队头脑风暴、灵魂碰撞,成功编制了《贵州锂资源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项目样品分析与质量要求》。严宽相济的质量控制方案和详细的分析方法,不同检测要求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指标及外部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质控比例指导生产实践,再优化调整,提高了外检比例和高含量锂的质控要求,经省地矿局实验测试专业组专家审核,并聘请同行业知名专家对方案进行审定,完善后形成了分析测试任务的总体目标和质量控制要求。一切有章可循,方法有效实用,目的都是为在贵州更快地找到锂矿。不少人喝着浓茶加班,管理岗位人员主动支持一线生产,实验大楼灯火通明,这一切无不令人景仰而泪目。

    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之前,我们以为锂矿类型只有 1 种,但随着找矿与测试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现至少有 4 种。由于类型不同,化验、选冶的方式不能照旧,必须要随之改变。而有些类型原来根本没见过,但需要检测的矿种多,类型新,科研难度何其大,工作强度何其大?没有路就是路,逢山开路,逢水架桥。

    在新时代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地质实验的这双地质工作之眼,更加明亮了。找矿报国,舍我其谁?百炼成钢的地质实验人再次走入风雨中,迎接新的彩虹。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